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当前速读: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专题询问

发布时间:2023-06-01 07:22:32 来源:华商网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专题询问

人们的社会生活迅速向网上转移,传统犯罪也飞速向网上蔓延变异,境外诈骗窝点迅速增长、诈骗技术不断更新、犯罪群体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

为此,5月31日上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就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高发的原因、防范措施等问题开展专题询问。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超提问:


(资料图片)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打不绝,在所有刑事犯罪案件中的占比最高,其根源何在?

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普及,人们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传统犯罪也迅速向网上蔓延变异。缅北、柬埔寨、阿联酋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诈骗窝点迅速扩张,诈骗窝点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名,由当地政府和地方武装庇护,有恃无恐、疯狂作案,公安机关面临着打不了、抓不回的现实困难。

此外,诈骗团伙紧跟形势和社会热点,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寻找监管漏洞,不断翻新诈骗伎俩和手法,利用新技术搭建诈骗网站、开发涉诈App,攻防对抗升级加剧。

同时,专业、分工严密的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已经形成,一些地区涉案“两卡”、虚假App及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问题突出。由于电信网络诈骗成本低、收益高、易复制、难追查,境外诈骗集团以高薪为饵,诱骗大批年轻人出境作案,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群体快速增长。犯罪分子通过境外加密软件招募并遥控指挥境内跑分洗钱、出售“两卡”等末端人员,关联犯罪群体庞大。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戴毅力提问: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依法防范、惩处电信网络犯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全省检察机关在网络犯罪高发多发地区市级检察院设立9个网络犯罪研究指导组,在21个有条件的检察院设立专业化办案组,凝聚惩治合力。探索建立网络犯罪跨区域协作办案机制,组织调度全省3个市的12个基层院办理涉案人员300余人的“9.17”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上下游犯罪全链条打击一体化治理,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共批捕2979件5214人,起诉3748件7764人,强化了全链条惩治。

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沦为犯罪“工具人”、诈骗犯罪帮凶的情况,全省检察机关将坚持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最大限度加强对涉“两卡”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挽救。在严厉打击“两卡”犯罪的同时,避免刑事打击面扩大化,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与多个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深入诉源治理,撰写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综合治理研究》的调研报告,对当前陕西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现状、办理难点分析研究,提出能动履职、溯源治理、办案挽损一体推进、全链条打击一体化治理等针对性措施。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利提问: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受害群众被诈骗的钱财追回率不高,公安机关在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有何计划?

答:2020年6月省公安厅制定下发的《陕西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止付、冻结、查询及返还工作规范》,规范了优化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资金返还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公安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基层民警接警止付、快速录入、紧急止付能力水平。反诈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确保在接到群众报案后,第一时间将犯罪分子使用的涉案账号录入平台,开展紧急止付和延伸止付,以最快速度防止犯罪分子转移赃款。

为了避免群众损失,公安厅制定了《陕西省公安机关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精准预警劝阻宣传防范工作机制》,对工作中发现的潜在受害人或正在遭受诈骗的群众,分级分类开展短信劝阻、电话劝阻、见面劝阻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群众损失。2022年至今,全省公安机关共预警劝阻群众700万余人次,防止群众损失4.73亿余元。仅今年3月以来在开展的紧急高危预警见面劝阻工作中,全省公安民警就见面劝阻群众9.85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1.6亿。

为预防发案、减少损失,从2020年10月起,公安厅会同银行、通信行业持续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出租、出售、出借银行账户(卡)、手机卡的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打掉“两卡”犯罪团伙328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263人,查获涉案银行卡11167张、手机卡2101张。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精准宣传防范,进一步加大案件侦办力度,全力做好预警劝阻工作。同时,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完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管控洗钱通道,实施延迟到账、保护性冻结等资金管控措施,不断提升涉诈资金止付、冻结、返还工作能力水平,“以专制专”、“以快制快”,最大力度追查、追缴涉诈资金,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实现被骗资金拦得住、追得回、返得了。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程引弟提问:

教育行政部门在提升师生家长反诈意识,全面筑牢反电诈工作的防火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在提升师生家长反诈意识方面,教育厅每年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签订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纳入目标任务,夯实学校主体责任。

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校园安全检查、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指标体系,采取春秋季开学综合督导检查、校园安全专项检查、陕西省“平安校园”评估认定等方式,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在春秋季开学、寒(暑)假前等重要节点,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反诈活动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有效利用起国旗下的演讲、微电影大赛、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提升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教育厅还定期进行风险研判,并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利用“三秦高校平安行”“陕西教育安全管理”等微信、QQ工作群等,及时推送防诈预警信息。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程引弟提问:

针对个别学生参与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和网络账号等情况,教育行政部门部署和督促全省教育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个别学生参与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和网络账号等,多数为被动参与,以受骗、被利用为主。

教育厅采用约谈督办相关学校、加强预警通报、加强普法宣传等方式解决该问题。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协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学生涉电信网络诈骗”预警、研判、教育、惩戒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家校协同,力争从源头上避免涉校涉生“电诈”案事件发生。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永安提问: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及相关联的犯罪案件在管辖上经常出现争议,检察机关是如何解决的?

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主要发生在信息网络空间,不同于具有明确属地化特征的传统案件,具有跨地域的特点。故自2020年10月“断卡”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别是“帮信罪”等关联犯罪的管辖问题,出现不少争议,成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突出问题。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且担负法律监督职责,为避免因案件管辖问题影响打击效果,检察机关联合省公安厅、省法院召开有关管辖问题座谈会,力争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妥善解决案件管辖问题,确保顺利推进案件办理和诉讼。

在办案中,检察机关坚持对管辖权的实质审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案件涉及的连接点进行细致审查分析,确保法定管辖原则落到实处。

对于管辖确有争议的案件,以及公安机关在前期侦查阶段,办理了侦查管辖的案件,检察机关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实、有利于诉讼”的原则,及时商请省法院或报请最高检商请最高法办理指定管辖,落实对此类犯罪从严打击的要求。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委员王珠珠提问:

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在监督管理指导电信运营商加强对电话卡的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等法律法规背景下,陕西省通信管理局通过指导企业,对线下办电话卡的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务必核对办卡人身份证信息、年龄、有效期等信息。对网上售卖电话卡的接收地址、收件人信息、同一地址累计寄送电话卡数量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

同时,要求电信企业在用户办理电话卡时,与用户签署风险告知书,重点提示用户贩卖电话卡要承担法律责任。

自2018年起,用户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办理新电话卡时,均须通过刷脸认证;电话卡使用过程中,各电信企业反诈平台实现电话卡异常监测,对于异常卡可以及时进行预警关停。

对于涉案电话卡数量及占比例问题突出的电信企业,我局及时组织约谈并要求其采取整改措施。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上一篇:世界观点:5月31日基金净值: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联接A最新净值1.9024,涨0.84%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