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螺蛳壳“穿火掌”是种什么功夫-聚焦

发布时间:2023-05-11 13:44:04 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300摄氏度,屏息静气,忽而出手,一双肉掌轻灵如燕,掌风带动碧绿嫩叶上下翻飞,竟然将嫩叶炼出锋锐无比的鱼钩之刃,白毫直立、奇香扑鼻,这是什么神奇功法?

中国西南,海拔1600多米的螺蛳壳大山,这门功法已经传承了太长时间,仿佛什么都没变,又仿佛时时有着新的变化。

杨礼高的铁掌


(资料图片)

骨节粗大、手掌厚实粗粝、布满粗糙皲裂的老茧……杨礼高亮出自己的一双铁掌,见者无不动容。

数十年练成的绝技,只为能在温度320度的铁锅中,将老铁锅和柴火的热力驾驭得毫厘不差。

杨礼高是螺蛳壳山上的炒茶人。

早早吃过晚饭,稍事歇息,一天的炒茶正式开始。

每年冬天,都匀螺蛳壳上雾凇沆砀、大雪封山,草木枯黄。雪化开春以后,冻死或压断的树枝无数,便是杨礼高准备一年炒茶所用柴火的好时机。

在硕大的铁锅下,塞满柴火,火起,锅中渐起灼人热气,立时将提前用簸箕分好的茶青倒入铁锅,只听叶子发出啪啪啪的炸裂声,一对大掌全无畏惧伸入其间,巧妙用叶子隔开铁锅与手,又带动叶子片刻不停来回翻转,大火杀青,小火揉捻,中火定型提毫,小火焙干,中火烘烤提香,数十分钟,一锅香茶就有了样子。

清明前后,杨礼高正在炒制都匀毛尖茶。资料图

这样的活,从每天下午五六点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甚至通宵。

杯中三分钟,杯外劳神工。

炒茶,杨礼高有铁律。一锅只炒一斤茶青,最多不超过1斤1两。“一锅只能炒1斤茶青,四锅才能制成1斤高火香”。

螺蛳壳的春天总是如约而至。云雾散去,处处都是采茶人繁忙身影。

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麻雀嘴”,在杨礼高粗犷其实精细的双掌之间,变成色泽绿润、条索卷曲、白毫显露、香气清嫩,饮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毛尖茶叶。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以及独特的非遗手工制茶技艺,造就了都匀毛尖“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

一杯入口,春风在心。

张子全的山歌

“敬客一杯农家茶,幸福生活万年长……”山歌起处,一位布依汉子恭俭谦约,其实是身怀绝技的绝顶高手。

茶人江湖,高言微行,以“恒心”论高下。

2023年,都匀毛尖春茶开采节,张子全一出现,顿时被人群层层围观,只想看看这位十二岁就与茶叶结缘的非遗传承人现场炒制的风采。

只见张子全气定神闲,走向一口用精雕木板架撑起来的铁锅,巧手翻飞间,都匀毛尖茶独特的炒茶之美,已被直播平台传向五湖四海。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时节,一垄一垄的茶树挤挤挨挨,集结采茶工在茶垄之间采摘茶青。傍晚时分,茶青汇聚到炒制车间,张子全和他聘请的炒茶师傅们的炒制工作便开始了。二十二口铁锅靠着墙根一字排开,茶青散发出来的热气,充斥着整个空间。

“都匀毛尖茶的品质,取决于炒制时的温度控制。我的这双手,既是检查锅温的‘温度计’,也是翻炒茶叶的‘锅铲’,还是给茶叶做造型的工具。”张子全一边翻炒茶青,一边举着手说,炒茶的第一步是杀青。6.6万个芽头,才能得到1斤茶青,手工采茶芽头,能确保匀整无破碎。去除茶叶中的青草味,此时,锅温需达250到300摄氏度。这么高的温度,对他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平常。

茶青不断翻飞,张子全喜笑颜开。司马星 摄

机制茶叶能够解决产量问题,但张子全始终对手工炒制情有独钟,这种执着,奠定了他在都匀毛尖茶生产领域的“江湖地位”。

老辈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琢磨,张子全探索出“高温杀青低温揉捻中温提毫”的独特加工手法,加上祖传的杉树枝燃火炒茶,他炒制出来的茶叶色泽翠绿,外形匀整,香气清嫩,回味甘甜。

作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越来越忙碌,世界变幻不休,但他最爱的还是站在层层叠叠一眼不见边际的茶海里,山歌悠然从胸中荡起。

张子全说,当年他的婚姻,就是山歌成全的,“两个爱唱歌的人在一起,不安逸都不行呢。”

陈子渊的指纹

陈子渊是个美女。

“手上的泡起了一层又一层,家里的指纹锁已经识别不了我的指纹了。”她笑着说。

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当然是下了功夫的。

“七八岁时就开始跟着大人采茶,那时候茶场离家有五六公里,为了多采一些茶,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她记得凌晨六点的光线,照着妈妈的身影,出门,茶田里的风迎面拂来,忙碌的时间飞快,饭团包好,撒上白糖,就是最香甜的午饭。

个头还小的陈子渊,茶树齐胸口高,采得一斤茶青,能换六块钱,陈子渊说自己从早上七点采到下午六点,能赚五块钱,心满意足又小心翼翼地揣在兜里,打着手电筒和同伴们走回家。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茶的价格翻了很多番,当年的采茶小姑娘变成了今天的传承人。

陈子渊

都匀毛尖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繁琐复杂,为了制作高品质的好茶,芽青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叶片及杂质等物,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炒制的过程中更是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制茶师傅需要赤手在200多度高温茶锅中来回翻炒,炒茶过程中茶叶渗出的色素会让双手发黄发黑,女子天性爱美,陈子渊却乐此不疲。

陈子渊酷爱研究各种温度下制作出来的都匀毛尖茶味道,更热衷于探索温度与成茶口感之间的微妙联系。

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收季,是都匀茶人们最忙碌的时节,都匀毛尖茶讲究鲜采现制,当天采摘的鲜叶,经过摊晾后,便要开始成茶制作,以保证最佳口感。这就需要茶人们白天采茶、晚上摊晾、熬夜制茶,对人的体能和精力都考验极大。

不同于老一代,陈子渊有更多的灵感想要尝试。2018年,陈子渊自主创建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都匀毛尖茶文化馆,采集都匀毛尖茶相关的茶树标本和种子资源,搜集整理展出300多件有关都匀毛尖的文献、茶文化宣传画、民歌等实物和资料,并免费对外开放,累计接待各地游客超3万人次。

人生如茶,历练过,才有香气。这是螺蛳壳的茶味江湖,也是一代又一代茶人的生命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陆青剑 周梓颜

编辑 钟齐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上一篇:黑肱大师是泰硕族人吗 黑肱大师

下一篇:最后一页